鄭曼青《曼髯三論P.61~62》
變有不可者三,不可不變者三。 能力未至不可變也;學識未敷,不得變也;功候未到,不能變也。此之謂三不可變。 學於師已窮其法,不可不變也;友古人已悉其意,不得不變也;師造化已盡其理,不能不變也。此之謂不可不變者三。 故才大則大變,才小則小變;不能變者,其才其學,或未得而能也。有才而不變者,余未之見也。不可變而欲變者、余未見其有成也。蟬蛻者變也,蟲蛹而蛾者亦變也;不以其時而變可乎?是故非其才也,非其時也;強欲求變皆妄也。
0 評論
敬請拳友寬宏大度的理解和接納,我用意只是想傳承鄭子太極的「真」。「說實話」不應該只做批判,提供具建設性的實話更有用!(…MORE)
系統理論不同於拳理或拳論!鄭子太極的系統理論(鄭宗師稱之「心法」);係以系統的觀點和方式,來描述、解釋拳架動作的原理和應用(推手/散手/器械等)的機理。(…MORE)
鄭子太極的傳承源自楊家,再加上鄭宗師「發前修之密」(楊大宗師首徒陳微明說,「師以口訣相授,他人所未聞」;和張欽霖代師傳授的左家功法)與「自研而加粹」。師承自是一回事,但更重要的是實質傳承下來的內容!(…MORE)
許多太極拳友,對「腰似車軸」通常認為,只要以肢體的腰帶動手腳轉動。其實腰是指「內在的腰」即「重心」;而非肢體的腰!(...詳全文)
多年來看學太極的拳友,半途而廢的比例超過九成;入寶山空手而回,殊為可惜!有幾個經驗談提出分享;希望對剛想學太極拳的朋友,或可當作參考。(....看全文)
目標: 肌肉若一,以建立陰陽合一的內力基礎。可增強上下肢肌骨筋肉的協調與統一,及培養內氣。若配合呼吸吐納之法,有助於氣血暢通,可疏通全身經絡。{看全文....}
太極拳裏的『單鞭下勢』,姿態穩重卻又充滿飄逸的動感。由「單鞭」轉換重心的沉身下落,再變換到挺身的「金雞獨立」;其動作形成動靜虛實,形意流轉的完美詮釋。{閱全文…}
學習鄭子太極劍,就先要能掌握鄭子太極拳的特色與運動法則。否則五十四式劍各門各派別出,各有殊勝之處。僅是手握劍而比劃劍式,連原始十三劍式(或更多)都不加探求,要談對劍或用劍就有段距離了。{…看全文}
上篇提到,鄭宗師在《十三篇.別程序》中已明示鄭子太極拳運動的大綱;至於功法如何練,要循「解構」再系統化「整合」。以一階一級為例,做簡要的說明:【口訣】:曲中求直,厥形為圓。{點擊看全文}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