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子太極心法 CMC TaiChi
  • 首頁
  • 理念
  • 根源
  • 部落格
  • 活動通知
  • 觀摩學習
  • 推廣教學
  • 課程講義
  • 拳架箋注
  • 美好回憶
  • Untitled
圖片

拳架敘述本於自修新法
嘗試補充書中 文字未能盡言之處

拳架選粹

第一式__預備式.pdf
File Size: 364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一式:預備式之箋注
太極拳的「體」指拳勢的運動法則,「用」泛指套路、推手、散手或劍勢等等。預備式常被草草帶過,其實細節要求甚多,故為拳架的基礎​。
第二式 起勢.pdf
File Size: 262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二式:起勢之箋注
起勢是太極拳的總綱,宗師云:「行氣運身,浮沉開合,俱根於此」。一般拳友會把重點放在「手腕六變」;我個人偏向將重點放在以氣運身下的肌筋膜帶動的肌骨協同。
第三式 左掤.pdf
File Size: 257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三式(A):攬雀尾左掤之箋注
此動由渾沌而分陰陽。重心移付,是「動者必有主力」;此賴腰馬合一與力偶作用,不是以腿腳撐地而換邊!
第三式左掤(B).pdf
File Size: 277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三式(B):攬雀尾左掤之箋注
此動鄭宗師特別點醒:左右兩胯須求平正。左前膝蓋骨不可超過足尖,須與足尖成垂直。右腿膝稍屈,尾閭稍收,方得中正,可使神能貫頂。前腳七分實,如直向地栽植。後腿三分活力,向前推進。
第三式右掤(C).pdf
File Size: 252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三式(C):攬雀尾右掤之箋注
此動坊間常見添增「腰胯轉正」之動作,不僅是為畫蛇添足;更是誤解
鄭子太極拳虛實轉換的基本動作所致。
第四式攬雀尾(捋).pdf
File Size: 256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四式:攬雀尾(捋)之箋注​
鄭宗師曾有:「在楊家七年,但得一捋手」之語。他於此式強調「蕩轉」;「動而至於蕩,蕩又接上動。動—蕩、蕩—動,兩者之間,決不可間斷耳。如稍稍有間,即為之“斷”」。
第五式攬雀尾(擠).pdf
File Size: 200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五式:攬雀尾(擠)之箋注
是左手與右腿實力相應,貫注以氣,隨腰向前推進;不是發寸勁。
第六式攬雀尾(按).pdf
File Size: 182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六式:攬雀尾(按)之箋注
是由腿腰胯與脊柱共構而為之;後胯是支點,尾閭與前胯為指向。藉力偶作用,移動重心;不是蹬後腿手臂前按。
第七式單鞭.pdf
File Size: 216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七式:單鞭之箋注
「單鞭」一式在傳統套路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。實腿捩轉後,重心才能有轉換。兩臂圓抹,要主宰於腰馬合一,方以腰胯帶動手臂。吊手則是基於肩胛及夾脊,左右之轉換;左右稱衡,上下榫合。
第八式_提手.pdf
File Size: 190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八式:提手之箋注
關鍵處在沉肩、墬肘、腕根三者意氣相貫;如同三節棍之串連。而非手臂僵硬而用力,或僅提起手臂擺出個樣式。
第九式_靠.pdf
File Size: 192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九式:靠之箋注
靠是身靠,不是肩靠。亦是捩轉而換重心;提胯上步,步隨身換。
第十式_白鶴亮翅.pdf
File Size: 220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十式:白鶴亮翅之箋注
「勢」是形勢,勢是由運動法則而生形體之開合;不同於「式」是外型,式由身法、步法、手法而組合。「定式」/「定勢」是勢式相合同步的定止;不是擺出動作的樣子。
第十一式左摟膝拗步.pdf
File Size: 209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第十一式:左摟膝拗步之箋注
 此式是捩轉且換勁的代表拳式,每動均是蓄而後發。每動也是合於運動法則的結果。
第十二式 手揮琵琶.pdf
File Size: 180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第十二式:手揮琵琶之箋注
「手揮琵琶」是接續拗步後,採接來手;左手順勢上托。在意識上仍是捨己從人,並含有靜觀待變、以靜俟機的意思。
第十三式進步搬攔捶.pdf
File Size: 239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十三式:進步搬攔捶箋注
捶是身打不是伸手打。鄭子太極拳在上半套練習基本四正的掤捋擠按後,以搬攔捶來練習身法(亦為步法)的轉換。
第十四式 如封似閉.pdf
File Size: 210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十四式:如封似閉箋注
從名稱上,看好像就是把來勢關在門外一樣,是個防禦的動作。其實「封」、「閉」,其目的是為一個轉守為攻的手法。
第十五式_抱虎歸山.pdf
File Size: 243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十五式:抱虎歸山箋注
此式是向後捩轉,以產生力偶之說明。摟膝與翻掌是賴夾脊為樞紐;左右手方成合抱之意。
第十六式_肘底看捶.pdf
File Size: 229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十六式:肘底看捶箋注
楊澄甫云以:此翻身以應後方來敵。左手腕抑敵之右腕,右手握拳轉至左肘底。蓄其勢,相機而發。楊健侯之徒牛春明云:此式是連環三手。是故注重腰為纛;兩臂俱斷,方得懸肩而帶動兩臂。
第十七式倒攆猴右式.pdf
File Size: 247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第十七式A:倒攆猴(右式)箋注
又名「倒卷肱(肱,胳膊)」。楊澄甫云此式雖倒退一步,仍可攆去敵勁;其要尤在鬆肩沉氣。攆,驅逐、趕走之意,是卅七式惟一「退著走」的。
第十七式倒攆猴左式.pdf
File Size: 241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十七式B:倒攆猴(左式)箋注
鄭宗師「樸學式」(講求實事求是)的表達方法,須注意拳架的內部聯繫系統及其規律性。別只看動作的外形,要明白其運動方程式。
第十八式斜飛勢.pdf
File Size: 226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十八式:斜飛勢箋注
《體用全書》云以:乘勢往下沉合蓄勁。隨即將右手向右上角分展,用開勁斜擊。
第十九式雲手(左式).pdf
File Size: 274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十九式A:雲手(左式)箋注
雲手的外形雙手在身體前面成弧形交叉圓轉運行,連綿不斷好像行雲般流暢;意境很美,但重點不是以腰轉來帶動手!「雲手」講求中定下的虛實轉換,腰胯、丹田的變換才是關鍵!
第十九式雲手(右式).pdf
File Size: 275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十九式B:雲手(右式)箋注
楊澄甫宗師在《體用全書》云以:「惟變化虛實交互旋轉時,萬不可露有凹凸斷續之意。此式之妙用,全在轉腰胯。然後可以牽動敵之根力,應手翻出。學者其細悟之!」
第廿式單鞭下勢.pdf
File Size: 301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廿式:單鞭下勢箋注
「下勢」並不是仆腿身形下落,來鍛鍊柔軟度及肌耐力。因此下勢右大腿,不可胯根低於膝,形成塌襠跌坐;左腿呈仆腿,以致使形斷而氣散。
第廿一式金雞獨立.pdf
File Size: 269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廿一式:金雞獨立箋注
此式與倒攆猴之理相同,是以腰胯帶動腿的。楊澄甫宗師云此式:提腿可用足尖踢敵腹,手隨之前進以閉(封住之意)敵之手。
第廿二式左右分腳.pdf
File Size: 293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廿二式:左右分腳箋注
雖為五行腿之木形;仍是丹田與腰胯抬起腿;小腿筋連,膝不僵,方可有踢向敵脇部之作用。不是僵直的抬腿。
第廿三式轉身蹬腳.pdf
File Size: 280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廿三式:轉身蹬腳箋注
蹬:踢開。《體用全書》云以:「含胸拔背、鬆腰,尤須虛靈頂勁」。切忌屈身弓腰。
第廿四式進步栽捶.pdf
File Size: 285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第廿四式:進步栽捶箋注
此式是追打,與搬攔捶之等打不同。捶是身的力偶作用帶動手臂。《體用全書》云以:「向敵腰間或腳脛捶去皆可,是為栽捶。」
第廿五式玉女穿梭.pdf
File Size: 407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廿五式:玉女穿梭箋注
本式是卅七式拳架中,不惟四隅俱全;也是其中最能體現身法中「步隨身換」的奧義。​勢中上手如綜下手如梭,左右手相互穿插像穿梭般巧捷,故名玉女穿梭。
第廿六式上步七星.pdf
File Size: 177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廿六式:上步七星簽注
《體用全書》云是:「手心朝外掤住」。既是內蘊掤勁,相交的七字形當不會柔弱似無骨;筋膜線間必起協同作用。
第廿七式退步跨虎.pdf
File Size: 206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廿七式:退步跨虎箋注
後撤退步是典型的步隨身換,避其鋒的捨己從人。《體用全書》說:「兩腕黏在敵之兩腕內;..左手下挒,..右手黏起。」兩手雙分,其轉身退步的形象酷似跨上虎背,故名。
第廿八式轉身擺蓮.pdf
File Size: 199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廿八式:轉身擺蓮箋注
此與外家的旋風腿不同。其中要訣是實邊(右側)小,虛邊大。實邊為軸,因摃桿作用,虛邊被動而動;方可成陀螺形轉動的「盪轉」!
第廿九式彎弓射虎.pdf
File Size: 212 kb
File Type: pdf
下載檔案

​第廿九式:彎弓射虎箋注
《體用全書》云以:「(雙拳)皆要蓄其勢;腰下沉勁,略如騎馬襠式」。「蓄其勢」,蓄勁當然要撐。「略如騎馬襠式」,則是坐實而得「沉」的法訣!
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
  • 首頁
  • 理念
  • 根源
  • 部落格
  • 活動通知
  • 觀摩學習
  • 推廣教學
  • 課程講義
  • 拳架箋注
  • 美好回憶
  • Untitled